足底筋膜炎:足跟一踩就痛?原來不僅是運動傷害,恐是足弓肌肉異常或萎縮

說到足底筋膜炎,一個人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曾有過足底疼痛的經驗。除非,不,其實沒有除非,很多人以為足底筋膜炎一定是常常運動、跑步、爬山的人才會發生,自己平常很少運動,每天待在辦公室,走動也不多,肯定不會有足底筋膜炎,這就錯了。

其實平常久坐、運動很少的人,一旦突然增加活動量(搬家、公司運動會、帶家人去郊遊),一樣會發生足底筋膜炎,尤其體重過重的人也容易發生。

最典型的發作跡象,就是早上下床的第一腳,腳跟感到刺痛,走一小段時間後才舒緩,過一段時間後又開始刺痛,你是否曾經有過上述情形呢?快來看文章對照一下: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足弓重要的支撐結構,功能是拉緊
跟骨及足部,行走時扮演著吸震、緩衝的角色,如果過度負荷,容易造成發炎疼痛。

誰容易有“足底筋膜炎”?

足弓異常的人
例:扁平足、空凹足、足跟肌腱過短、高足弓
40歲以上需長期站立行走的人
近期運動訓練強度突然改變的人
長期穿足弓支撐功能不良的鞋子
體重過重的人

“足底筋膜炎”常見症狀

起床第一步,腳跟強烈刺痛,
步行一陣子後才漸漸舒緩。
久走或久站,足跟底部會刺痛。
按壓腳跟時會特別疼痛。
腳掌大拇指向後扳時,腳跟會疼痛。
疼痛點從足跟往前延伸到腳掌前側。
疼痛通常在運動後,而不是運動期間。
如果以上很多「     」,
就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除了上述典型症狀外,可藉由超音波測量足底筋膜是否超過4mm,
超過就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

選擇合適的鞋子,保持足弓功能
現代人多穿平底鞋、鮮少走路,造成足底肌肉萎縮,無法維持正常足弓張力,容易衍生成後天性扁平足,因此要選擇適合的鞋子,保護足底筋膜功能,減緩重複拉扯足底筋膜造成傷害。
建議選:包覆性強、鞋底具有足弓支撐性、不過薄過軟
常做伸展運動 
改善腳底肌力不足,以及
阿基里斯腱過度緊繃所導致
的足跟疼痛。
腰部不必過彎,重點
於在延展小腿肌肉。

如何治療“足底筋膜炎”?

藥物治療 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消炎止痛針。
物理治療 肌內效貼紮、治療性鞋墊及運動治療。
增生治療藉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藥劑至足底筋膜、足部肌腱、足弓韌帶等位置。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藉微創導管技術將降發炎藥物經動脈送至足跟,快速減輕發炎。
體外震波治療利用震波刺激患部微血管再生,活化患部血流。

手術將足底筋膜切除

健康小提醒

足底筋膜炎看似單純,但亞急性或
慢性期很容易與其他足部疾病混淆。
  例:踝隧道症候群、脛後肌腱失能、腰椎神經壓迫等,需由醫生細心診斷才能判別。
體外骨震波、增生療法及肌肉骨骼栓塞在國際文獻實證有效,但改善足弓失能才是避免復發的重點,也能讓治療效果更加持久,建議:
・多走路、積極訓練足弓肌肉
・選擇有良好足弓支撐的鞋子
・定期伸展足底筋膜

盧炳昇醫師門診
肩頸痛、五十肩、手指關節痛、手舉不高通血管、退化性關節炎、腳掌腳背痛慢性筋膜疼痛、全身血管評估
聯新國際醫院 高齡四肢關節疼痛門診
僅每週二上午時段 名額有限請提早預約

桃園|中壢|聯新國際醫院|盧炳昇醫師|高齡四肢關節疼痛門診 ▶ 線上掛號

推薦治療專項 ▶ 肩頸痛、五十肩、手指關節痛、手舉不高、通血管、退化性關節炎、腳掌腳背痛、慢性筋膜疼痛、全身血管評估


對於本篇文章感興趣、有疑問的朋友歡迎來信,或到我的臉書粉絲團Dr. PS LU一起討論,如有建議也請不吝給予指教!

膏肓痛就是病入膏肓?嚴重會猝死?由醫師為你破解膏肓痛迷思!

膏肓痛就是病入膏肓?嚴重會猝死?

其實並不會,請大家別緊張,膏肓痛算是常見的上背痛症狀之一,手機低頭族。

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老師,只要生活忙碌高壓的族群都有可能遇上。

不過,由於膏肓痛的致病原因很難第一時間被診斷出來,如果無法針對背肩胛神經做治療,或是忽略頸椎小面關節病變可能性,會導致治療成效不如預期。

如果有上背膏肓痛的問題,不能太過輕忽,建議做詳盡的檢查,避免久痛不癒,症狀加劇。



什麼是“膏肓痛”?

低頭族的不良姿勢讓頸椎長期受壓,起初造成肩頸肌筋膜緊繃、僵硬,
嚴重時使肩胛骨內側
筋膜及神經發炎、
疼痛不堪,嚴重
影響生活和
工作,就是
俗稱的
「膏肓痛」。

“膏肓痛”症狀與成因?

症狀
肩胛骨內側疼痛
成因
第五節頸神經根
因椎間盤突出、
椎體滑脫、骨刺
增生等原因受到
壓迫。

什麼人容易有“膏肓痛”?

低頭族、常用電腦的上班族
生活、工作高壓忙碌者
老師、作家、編輯
作業員、裁縫

如何觀察“膏肓痛”跡象?

突然胸悶、易喘和後背痛 
抱怨心臟會不定時抽痛
到醫院檢查卻一切正常,
查不出病因。

如何協助對方判斷是否“膏肓痛”?

經常背沉重的東西嗎?
最近有沒有突然改變運動習慣,或是有新活動但是施力不當?
常用脖子夾電話?             曾經肩膀脫臼過?
常伸高手拿東西、寫黑板嗎?
按壓肩胛骨內側有沒有激痛點?
麻痛有延伸到手臂嗎?
如果以上很多「     」,
就要進一步檢測了!

如何初步處置“膏肓痛”?

調整生活習慣
暫停不熟悉的新活動
或是負擔太大的工作。
熱敷、按摩激痛點
用熱敷降低肩頸肌膜緊繃。
用按摩球按摩激痛點

“膏肓痛”如何治療?

檢測分析後、針對不同痛因施術
肩背胛神經壓迫:
注射低濃度葡萄糖水進行神經解套。
退化頸椎小面關節
施打增生治療(PRP)恢復關節穩定度
如以上治療效果沒有顯著效果
用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降低神經及肌肉、筋膜發炎
想了解更多,歡迎到我的網站觀看:
《揪出體內小霧妖!「骨骼肌肉栓塞」...》

揪出體內小霧妖!『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


膏肓痛的迷思與提醒!

病入膏肓只是一個成語,
並不是膏肓痛可能導致猝死。
膏肓痛很難第一時間被診斷出來,如果無法針對背肩胛神經做治療,則治療效果非常有限。
如果忽略頸椎小面關節病變可能性,會導致治療成效不如預期。
膏肓痛是和頸椎有關的疾病,
建議趕緊檢查!

盧炳昇醫師門診
肩頸痛、五十肩、手指關節痛、手舉不高通血管、退化性關節炎、腳掌腳背痛慢性筋膜疼痛、全身血管評估
聯新國際醫院 高齡四肢關節疼痛門診
僅每週二上午時段 名額有限請提早預約

桃園|中壢|聯新國際醫院|盧炳昇醫師|高齡四肢關節疼痛門診 ▶ 線上掛號

推薦治療專項 ▶ 肩頸痛、五十肩、手指關節痛、手舉不高、通血管、退化性關節炎、腳掌腳背痛、慢性筋膜疼痛、全身血管評估


對於本篇文章感興趣、有疑問的朋友歡迎來信,或到我的臉書粉絲團Dr. PS LU一起討論,如有建議也請不吝給予指教!

秒懂五十肩治療新選擇,讓五十肩治療不再曠日廢時、不再痛不欲生!

說到五十肩,只要稍有年紀,大概沒人沒聽過。但五十肩的人口盛行率其實只有5%(1),為什麼如此惡名遠播?

因為五十肩不但發作起來很痛、痛很久,治療起來也很痛,過程曠日費時,最後病人往往支持不下去,乾脆放棄。

五十肩的治療難道沒有比較不痛的可能性嗎?其實是有的,下面就來為大家說說。



到底什麼是“五十肩”?

定義
五十肩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總稱。
形成原因
肩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的發炎、纖維化導致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幅度受限。
好發族群
通常在五十歲上下族群,故稱五十肩。

“五十肩”有什麼症狀?

慢性肩部疼痛
睡覺時無法朝向患側
關節活動受限,無法抬高或
向外旋轉。例如:
晾衣服、拿高處物品、洗頭...
抬手打招呼、好好睡覺...

哪些人容易有“五十肩”?

代謝或慢性疾病者
糖尿病患者、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低下、帕金森氏症、
心血管疾病,都可能提高五十肩發生率。
因急慢性損傷造成受傷後肩膀
活動度減少的人
曾經中風、骨折、身體受傷、或接受
手術等原因,造成有段時間無法活動
肩膀,也可能會形成五十肩。

“五十肩”的傳統治療方式?

解除沾黏
肩關節擴張術(水針)
徒手治療
改善發炎
注射類固醇
物理治療

為什麼很多人治療“五十肩”會半途放棄

曠日費時
治療復健過程漫長,半年以上才會有改善。
痛不欲生
肩關節擴張術施打以及徒手治療拉扯需經數次治療,而且過程非常疼痛。部分病人甚至必須進開刀房在麻醉下才有辦法進行。

治療“五十肩”有什麼比較不痛的新選擇?

神經阻斷術 大幅減少治療時的疼痛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 清除造成疼痛的根源
之一「毛毛樣血管」
肩膀關節擴張術 打開肩膀沾黏處

如何做“五十肩”日常復健?

前屈動作
放鬆仰臥,手腳伸直。
抬起疼痛手直到有拉緊的感覺,持續10-15秒。
手放下,緩和放鬆後重複抬起,持續3-5次。
手指爬牆
用疼痛手的手指摸牆,向上爬高直到無法繼續。
停留5-10秒後,再慢慢往下,反覆5-10次。
側向牆壁、面向牆壁各做一次,每日進行3次。

健康小叮嚀!

給曾放棄治療五十肩與尚未開始治療五十肩的朋友:
搭配「神經阻斷術+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大幅減少治療的疼痛,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根治惱人的五十肩。

盧炳昇醫師門診
肩頸痛、五十肩、手指關節痛、手舉不高通血管、退化性關節炎、腳掌腳背痛慢性筋膜疼痛、全身血管評估
聯新國際醫院 高齡四肢關節疼痛門診
僅每週二上午時段 名額有限請提早預約

參考資料:

  1. 五十肩盛行率

桃園|中壢|聯新國際醫院|盧炳昇醫師|高齡四肢關節疼痛門診 ▶ 線上掛號

推薦治療專項 ▶ 肩頸痛、五十肩、手指關節痛、手舉不高、通血管、退化性關節炎、腳掌腳背痛、慢性筋膜疼痛、全身血管評估


對於本篇文章感興趣、有疑問的朋友歡迎來信,或到我的臉書粉絲團Dr. PS LU一起討論,如有建議也請不吝給予指教!

手指關節變形、變大、僵硬、彎曲就痛,可能是「這種關節痛」發作!教你如何自我判斷、該看哪科求助?

台灣的關節炎盛行率約15%,幾乎每7個人就有一個人會罹患關節炎,也就是你我認識的親朋好友中,一定有人正在受關節炎所苦。

尤其發生在手指的關節炎,非常普遍,在初期又經常被忽視。

相信大家都曾有過「手指關節痛」的經驗,可能是不明紅腫、酸痛、彎曲就痛、變大、僵硬,一開始覺得休息就好,但隨著自己或家人的年紀越來越大,後來要不是不斷復發,就是症狀越來越嚴重,關節甚至開始變形。

如果能越早了解,在症狀初期就自我診斷,及早就醫,就能減少不可逆的關節損傷、不受關節炎之苦。



常見的手指關節疼痛有哪些症狀


面對「手指關節痛」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 誤以為是運動傷害、工作疲勞,靠休息就能恢復
  • 初期症狀不明顯,放任不管,等到疼痛加劇、關節產生不可逆的變形,錯失前6個月的黃金治療期
  • 未按時服藥,或輕忽手指關節保養,加速病情
  • 當症狀發生,就不想活動,於是關節機能隨之變得更差

「手指關節痛」可能是哪種關節炎?

病症發病原因
類風濕關節炎免疫系統出問題,大量產生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及發炎物質 (如細胞激素) 。這些抗體或發炎物質除了會攻擊全身的關節以外,還有可能侵犯其他的器官,如肝臟、脾臟、心臟、肺臟、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淋巴系統等。
退化性關節炎關節部位因軟骨過度使用磨損,或是滑液分泌發生異常,讓關節活動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疼痛、腫脹、發熱、僵硬等關節炎症狀。嚴重的更會造成骨刺、關節變形影響活動能力。

「類風濕關節炎」該如何自我初步判斷?

👉 聯新國際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 葉松峰醫師

「類風濕關節炎」通常會做哪些治療?

  • 約莫一半的患者吃類固醇和抗發炎藥就能減緩發炎與疼痛感。
  • 治療方式:
    • 急性期:以類固醇控制
    • 平常期: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
  • 較嚴重的患者可透過免疫調節劑治療,若藥劑皆無效,則須考慮生物製劑治療。

「手指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自我初步判斷?


「手指退化性關節炎」通常會做哪些治療?


「手指退化性關節炎」新療法?

關於「贅生血管清除術」的詳細內容,可參考本文《揪出體內小霧妖!「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有效治療異常血管增生導致的「慢性關節痛」》以及疼痛專科醫師黃鈺涵的專文《BYEBYE五十肩!「神經阻斷術 +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免住院開刀,有效減緩疼痛!》


對於本篇文章感興趣、有疑問的朋友歡迎來信,或到我的臉書粉絲團Dr. PS LU一起討論,如有建議也請不吝給予指教!

我是病人,如何透過「這個方法」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

「為什麼當代社會的醫療技術多元、醫療資訊的取得也非常容易,但從臨床經驗上,病人卻不見得更容易滿意治療結果?」

如果站在病人的角度,其實不難想像,面對眼花撩亂的訊息,病人很容易產生「不知道該相信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甚至不確定自己到底要什麼,導致即使採取了醫生給予的建議,最終也無法滿意治療結果」的狀況。

此外,因為資訊不對等,加上社會對醫生有權威的期待,醫生與病人的溝通通常是單向的,醫師推薦什麼治療方針,病人要不就接受,要不就換主治醫師,因此,需要一套良好的溝通原則與技術,減少病人與醫師之間的不對等。

因為沒有一個療法是完美的,必須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狀況」、「自己有什麼選擇」,也讓醫生知道病人的「需求」、「價值觀」,以及「期望達到的結果」,協助雙方共同設定目標,鼓勵病患使用自主權,決定自己偏好的療法,一起達到讓病人與家屬坦然接受的滿意結果。


什麼是醫病共享決策(SDM)?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就是一個讓病人與醫師可以藉以提升溝通效率,互相合作產生滿意治療結果的概念。

透過實踐這個概念,病人充分理解自己的狀況、自己有哪些選擇,以及不同選擇對於日常生活動、工作、運動、睡眠等不同身心層面會造成的具體影響。醫師也因為瞭解了病人的價值觀與需求,能夠正確提供建議,協助病人做出最符合自身期望的選擇,去提高滿意度與接受度。

在執行面上,會透過「醫病共享輔助工具」例如:各種圖形化、互動化、問答式的文宣、影片、app等,協助病人了解疾病、臨床進程、治療選擇的意義,及提出自己在意的考量及期待。

醫病共享決策(SDM)的實際應用範例:聯新國際醫院 肝癌治療圖文說明
醫病共享決策(SDM)小知識
起源「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 這個名詞最早是1982年美國以病人為中心照護的共同福祉計畫上,為促進醫病相互尊重與溝通而提出。
定義在1997年由Charles提出操作型定義,至少要有醫師和病人雙方共同參與,醫師提出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病人則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彼此交換資訊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
資料來源:
1. 〈衛生福利部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
2. 〈衛生福利部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我是病人,我了解醫病共享決策(SDM)了,但我實際上要做什麼?

步驟病人要做的事
1提供完整的資訊,讓醫師準確判斷病情。
2請醫師具體說明不同治療選項的花費、治療時間、治療方式、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3仔細思考哪些是自己的經濟與身心都能負擔的治療選項。
4並告知醫師自己的身心需求,協助醫師給予建議。
5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

從醫師的角度,會怎麼執行醫病共享決策(SDM)?

步驟醫師會做的事
1向病人說明疾病、處置方案和可能有的選擇。
2提供所有治療方案的比較資訊,包含費用高低、治療方式、是否住院開刀,後續復健方式等,提供病人與家屬參考。
3了解病人的價值觀、對治療方案的偏好。
4分析治療方案的優缺點,以及具體來說會造成的影響。
5支持病人進行醫療決策。

什麼狀況特別需要醫病共享決策(SDM)?對病人有什麼好處?

  • 狀況一:小病小痛、症狀單純、療法單純,選項明確。
    醫病共享決策(SDM)幫助較不顯著。
  • 狀況二:重大疾病或長期困擾的慢性病
    醫病共享決策(SDM)會產生顯著的幫助。病人很可能遇到無論採取任何治療,都「不可能100%恢復正常狀態」且「不可能完全沒有後遺症」,或是「治療過程中不造成任何生活不便」的處境,在沒有完美選項的情況下,醫病共享決策(SDM)就非常重要。

長期疼痛的醫病共享輔助工具,也可以是圖文詳解症狀與治療方式的專文,例子可參考:
一、 疼痛專科醫師黃鈺涵 的專文《BYEBYE五十肩!「神經阻斷術 +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療法」免住院開刀,有效減緩疼痛!》

二、我的專文《揪出體內小霧妖!「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有效治療異常血管增生導致的「慢性關節痛」》


當我充分運醫病共享決策(SDM)與醫師和醫院配合,能為我帶來哪些額外益處?

醫師方在了解病人的真正需求之後,可以將檢查與治療按照副作用嚴重度,侵入程度高低,費用多寡推薦相對應的選擇。

一來可以避免推薦不適合病患的治療,也避免病患勉強接受醫師的建議之後,卻因為跟預期差太多,或是因為費用過高造成心理上的負擔,最終轉為對醫師的抱怨或是不信任。
醫院方對於每間醫院來說都有不同的重點經營項目,可能對某項疾病可做到100分,但是因為其餘能量不足,某些疾病只能做到80分。

如果病患知道自己的疾病在某個關鍵時刻可能需要轉到更大型的醫療院所,可以提早請醫院安排轉診,避免因為在不同醫療院所之間等待延誤病情,讓無法接受治療的病人卡在病房,同時造成病患以及醫院的困擾。

我只想全部交給醫師,不願意參與醫病共享決策(SDM)的過程,會造成什麼結果?

當病人不願配合共同決策的過程,不完整理解治療選項的影響,也不讓醫生了解需求,將希望完全交由沒有充分得到資訊的醫師,對醫師而言是很為難的,這樣的情境往往導致病人對醫師或是對治療效果有錯誤的期待,最終產生了醫病關係的破裂。


藉由衛福部的推廣,近年來各家醫院紛紛努力製作「讓病患更了解自己疾病與治療方式的SDM圖文說明」,期望透過這些努力,能病人更能得到理想的治療結果,也減少醫病衝突發生的可能。

對於「醫病共享決策(SDM)」感興趣、有疑問的朋友歡迎來信,或到我的臉書粉絲團Dr. PS LU一起討論,如有建議也請不吝給予指教!

揪出體內小霧妖!「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有效治療異常血管增生導致的「慢性關節痛」

很多從事骨科、復健科的醫師朋友都有過相同經驗,不少五十肩、網球肘、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四肢慢性疼痛的病人,儘管已經復健多時,也接受一般注射藥物治療,卻還是很容易發痛,半夜睡不著覺,把痛苦哼成歌 (?),後來甚至連工作都大受影響。

過去遇到這樣的狀況,除了建議病人進一步檢查、開刀之外,能改善的方法不多,但是近年來日本醫學教授Yuji Okuno對於異常血管增生有了新的理解與發現,創造了新的醫療應用技術「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可有效減緩慢性關節疼痛!

不但是開刀之外的新選擇,也能搭配神經阻斷術,產生良好的綜合治療效果,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老大人慢性疼痛四大症頭:五十肩、網球肘、膝關節疼痛、足底筋膜炎

五十肩、網球肘、膝關節疼痛、足底筋膜炎堪稱老大人四肢慢性疼痛的四大症頭,無論是因為車禍意外、跌倒、長期姿勢不良、運動磨損、長期工作等原因造成,其結果發生之後,病人很容易發現自己就算做了復健、一般藥物注射、服藥,疼痛還是會反覆發作,甚至長達三個月以上都還好不了。

過去一般認為這是因為肌肉不足、韌帶受損、軟骨磨損等原因引起,持續無法恢復,往往最後得考慮開刀一途,對病人來說有較大的生理、心理、醫藥費負擔。
人口盛行率好發年齡
五十肩約 2 – 5%約 50-60歲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約 3%約 35-50歲
膝關節疼痛(膝關節退化)約 15%約 45歲以上逐漸增加
足底筋膜炎約 10%約 40歲以上逐漸增加
資料來源:
1. 〈足底筋膜炎的防治與治療〉
2. 〈羽球運動常見運動傷害: 網球肘
3.〈退化性關節炎 – 臺灣醫學會
4. 〈五十肩 讓人舉手維艱 – 全民健康基金會〉

揪出體內小霧妖:霧狀血管、毛毛樣血管

圖片來源: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yamoya disease (Review)
所謂霧狀血管、毛毛樣血管,在日文中稱為「Moya Moya Disease」,又稱煙霧症、毛毛樣腦血管病,是源自於顱內大血管堵塞,刺激異常細小的小血管雜亂增生,在X光片中看似一團煙霧,宛如一個調皮的小霧妖,它無法傳輸足夠的血液,是一種病變,所以會令人中風。

那麼,這和老大人常見的四肢慢性疼痛有什麼關聯呢?

日本研究發現,慢性發炎組織會有異常新生血管增生,就跟「Moya Moya Disease」很像,這些異常血管叢提供新生的裸露病變神經養分,可能是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也就是體內的小霧妖在作怪啦!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療法發明者 – 日本醫學教授 Yuji Okuno

圖片來源:Catheter treatment for Locomotorium (for foreigners living abroad) <Okuno>

日本東京慶應大學附設醫院的Yuji Okuno教授,在發現到這種現象之後,認為治療「Moya Moya 」毛毛狀血管是解除疼痛的關鍵,於是由基礎醫學研究開始發展,自創「混和抗生素 + 含碘對比劑」,產生一種暫時性的栓塞物質,針對關節炎的異常神經血管,做非常精細的治療。

在這個基礎之上,創造了「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又稱:贅生血管清除術) 療法,在臨床已證實可以有效改善造成關節慢性疼痛的霧狀、毛毛樣血管。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的原理是什麼?

慢性發炎會引發血管新生因子的聚集,因此在疼痛的部位會有很多異常增生血管,也就是前述的小霧妖們(霧狀、毛毛樣血管),它們不斷的將發炎物質帶到患部,更近一步產生裸露的病變神經,讓痛覺神經末梢過度反應,所以可能休息也痛,甚至一摸就痛!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TAM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microembolization )療法(贅生血管清除術),就是藉由將微小導管放到異常血管的開口處,慢慢用混合物對霧狀血管形成栓塞,減少血流,停止養分供給,直到異常血管全部消失。

此療法的暫時性栓塞物質,在X光的精密導引下注射,可以避免過度的栓塞造成缺血。

在施行「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療法的當下,病人會感到些許疼痛,不過這是正常反應,因為抗生素進到細小異常血管,會有暫時性發炎反應,在注射結束後會自然消失,不必過度擔心。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如何搭配「神經阻斷術」幫助病人提升治療期生活品質?

在「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贅生血管清除術)療法結束後,一部分病人會感受到疼痛感消失了!也有一部分的病人在當下並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差異,但是在一個月後通常都會有很顯著的改善。

假設擔心在這一個月內無法忍受,可以搭配「高階影像導引-神經阻斷術」,達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所謂「高階影像引導-神經阻斷術」就是在精密的影像技術下,將藥劑準確注射於神經纖維周圍,阻斷導致疼痛的神經刺激,進而緩解疼痛,其止痛效果正好可以填補「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療法」完全生效前的空窗期,是良好的搭配療法。

詳細說明可參考 疼痛專科醫師黃鈺涵 的專文《BYEBYE五十肩!「神經阻斷術 + 骨骼肌肉栓塞療法」免住院開刀,有效減緩疼痛!》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的優缺點?

小編腦補:不必開刀就能消除惱人的長期疼痛,病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讚!
優點1. 不需住院、不需開刀
2. 傷口僅有米粒大小,恢復快
3. 對於已嘗試過各種療法的慢性疼痛病人通常很有效
4. 可以重複治療,沒有耐受性,因此不必擔心再度發作
5. 住院時間短,僅需要1至2天
6. 術前檢查與手術時間約2至4小時
7. 經評估後有機會健保給付
缺點1. 治療後三天避免沖澡或是大量流汗,影響傷口癒合或造成感染
2. 萬一栓塞過度,可能會有缺血性壞死的風險
(註:現已改用暫時性栓塞物,風險大幅下降)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適合哪些人?

適合1. 五十肩、網球肘、膝關節疼痛(退化)、足底筋膜炎等慢性疼痛病人
2. 疼痛超過三個月、藥物或是其他治療仍無法改善
3. 不想開刀、無法開刀
不適合1. 局部感染
2. 腫瘤造成的疼痛
3. 嚴重的血管硬化
4. 對栓塞物過敏
5. 骨頭缺血性壞死

注意!「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贅生血管清除術) 療法,需經骨科、疼痛科及影像科醫師評估後執行,對於已嚴重退化的關節與肌腱的撕裂傷,可能還是需要開刀。

對於「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贅生血管清除術)療法感興趣、有疑問的朋友歡迎來信,或到我的臉書粉絲團Dr. PS LU一起討論,如有建議也請不吝給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