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於結合影像技術,提供多樣化且個人化的微創治療,涵蓋疼痛管理、神經修復及腫瘤治療。
不管是哪裡痛,不用煩惱掛什麼科別
疼痛問題盡量問,詳細了解病況,為您客製檢查與治療。
3D立體影像檢查、高階超音波 、個人化疼痛與發炎因子分析。
當天即可進行第一次治療,並安排完整療程規劃,徹底解決疼痛。
感謝盧醫師,我因為長期忙碌肩頸痠脹痛,連平躺都有困難,更遑論能好好睡一覺,自從接受了盧醫師執行的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我10幾年的疼痛居然就好轉了,現在可以好好睡覺,也能夠更專心工作,對老婆小孩更有耐心不會因為疼痛不耐煩,真的是我的恩人!
盧醫師年輕又親切!我的後腦杓痛找了好多醫師都叫我開刀,不然就是吃藥。
只有盧醫師用精準的影像幫我打針止痛,雖然沒開刀有時候還是會偶而痛起來,但是至少我每天可以跟家人朋友快樂出門,不然我以前因為疼痛每天都躲在家裡,
謝謝盧醫師!
被診斷是帕金森氏症的時候我覺得好害怕不知道這是甚麼病,想說是不是要吃藥一輩子了。
隨著時間症狀越來越嚴重,還好盧醫師從花蓮慈濟引進幹細胞療法,雖然沒辦法回到發病前的狀態,但是至少越來越能走了。盧醫師還同時用免開刀的方式把我換過人工關節的膝蓋疼痛治好了,遇到盧醫師真的是太好了!
自從開過刀後每天都痛到沒辦法翻身或走路,回去找開刀的醫師也沒辦法解決,後來去找別的 醫師再開一次刀還感染,越來越嚴重。
只有盧醫師一直很有耐心地幫我想辦法,雖然沒辦法完全好,但是心情至少得到照顧。現在用藥物跟偶爾去找盧醫師做精準止痛注射,生活總算可以過了。
We work closely with artists, guiding them through the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process.
Also strategize, organize exhibitions and sales, and plan for the future. Our publishing house create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o amplify the societal importance of our artists’ work. Represent artists who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culture and strive to showcase their art in esteemed institutions.
【預防夜間抽筋的營養補充與生活調整】 ... See MoreSee Less
This content isn't available right now
When this happens, it's usually because the owner only shared it with a small group of people, changed who can see it or it's been deleted.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
「人生とは、決して思い通りにならないものだ。」(人生,從來不是照著我們的期待運行的。)
醫學的世界曾經對我來說,是由論文、報告、臨床數據與學術討論所構築的。身為一名醫師,我以為只要掌握最新的研究、最精密的診斷技術,便能為患者找到解方。但在行醫的這些年裡,我卻深刻體會到,疼痛並非只是身體的問題,更是生命的一部分。
五年前,我走出影像科的報告間,開始專注於疼痛治療,而這趟旅程,並不只是為了患者,更是為了自己。疼痛,不僅是一種生理現象,更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我開始學習去傾聽,去感受,去理解這些身體發出的訊息。
COVID-19 帶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巨變,它不只是一次疫情,更是一面照妖鏡,讓許多未曾察覺的身體與心理創傷浮現。許多患者帶著不明原因的疲憊、失眠、焦慮來到診間,他們問:「醫生,我這到底是怎麼了?」我卻無法給他們確切的答案。我能做的,只有陪著他們,試著一起解讀這些訊號,幫助他們在未知的變化中找到平衡。
“Even the darkest night will end and the sun will rise.”(無論多麼黑暗的夜晚,晨曦終將到來。)― Victor Hugo, Les Misérables
在這樣的時代裡,我更明白了「愛要及時」的道理。多少人拖著病痛的身體,卻還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才願意休息,才願意對家人說出想說的話?但生命無常,等待從來不是答案。人生真正的挑戰,不是去尋找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而是學會與這些傷痛共存,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今年準備將我一邊工作一邊紀錄的這些年所學、所想整理成一本書,它不只是關於疼痛的醫學知識,更是希望讓每一位讀者能更敏銳地察覺自己,察覺身邊人的狀態。我希望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心中有未竟的夢想,請不要等到哪一天才去實現。想說的話,就去說;想做的事,就去做。
「人生,只有一次。」 ... See MoreSee Less
1 CommentComment on Facebook
謝謝盧醫師讓出你的醫師位子讓我家老爺坐!謝謝你治療他!讓他緩解些疼痛!重點是心裏對你的感謝🥹謝謝你🙏🏻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吃一個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五年?
linshibi.com/?p=49242
今天來談談普拿疼好了。前陣子我看到普拿疼的廣告,有以下內容:
"聽說吃止痛藥會殘留,真的要吃嗎?
放心止痛 我推薦普拿疼 24小時排出體外 ,不殘留"
我去調查了一下,原來是網路長久有流傳一個假訊息:「一顆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5年,有人經痛時就吃普拿疼,30歲就洗腎了」。
來吧,04b孔醫師今天都告訴你。不要再相信拔獅子的鬃毛,掉落的頭髮就能長回來這樣的網路謠言了!
1.普拿疼的主要成份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這是一個存在百年以上的老藥,有充分的使用經驗。醫界長期做為第一線使用的解熱鎮痛藥物,因為它長期使用相比於其他止痛藥,相對比較安全。且對於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會有過敏狀況的朋友,因為藥物結構不同,止痛藥物的首選就是乙醯胺酚。
2.乙醯胺酚的機轉尚未完全明瞭,一說是透過中樞神經的作用,一說是通過抑制cyclooxygenase (COX)環氧合酶。比較確認的是他退燒和止痛的效果都比較有限,也不像NSAID一樣有抑制發炎的作用。
3.乙醯胺酚為肝臟代謝,NSAID多數主要為腎臟代謝。乙醯胺酚主要要小心的是傷肝,NSAID則要小心過敏,傷胃,傷腎。但乙醯胺酚的肝毒性主要是和劑量有關,過量才會傷肝。正常成人每天建議安全劑量是4公克,也就是市售包裝的8顆。只要每天不要使用超過8顆,不要長期服用,原則上是安全的。超過此劑量可能引發肝毒性,嚴重時可導致肝功能衰竭。
4.許多人擔心吃止痛藥或是一些藥物會有藥物殘留。這裡要從藥理學和大家解釋了。藥物的代謝主要是經由肝臟或腎臟,藥物的代謝時間我們會看他的「半衰期」,顧名思義就是多少時間血中的藥物濃度會下降到一半。
5.以乙醯胺酚來說,如果是肝腎功能正常的人,半衰期大概是2 ~3小時,因此他大概4~6小時就可以吃一次。一般在算藥品排出身體的到底需要多久的時間,會以4~5個半衰期來看。 所以普拿疼在大約12~15 個小時之後,濃度就極低了,再過更久就會完全排出體外。網路流傳殘留5年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6.溫馨提醒,若是肝腎功能比較不好的朋友,許多藥物代謝的時間可能會延長,排出體內的時間也會增加,相對也比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服用藥物前請記得諮詢專業醫師和藥師喔。
7.乙醯胺酚因為是肝臟代謝,也可能有肝毒性,有飲酒習慣或B型、C型肝炎、嚴重肝病或肝硬化者應謹慎使用。
8.相對來說,有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則建議盡量避免使用NSAID,就算要使用也要調整劑量。長期吃NSAID後來導致腎臟衰竭的機率,應該是遠大於乙醯胺酚的。
9.最後一提這張圖上是第一三共出的乙醯胺酚(還有知名女演員:杏😀)。他一顆只有300毫克,且建議一天最多吃三次,建議的非常保守。其實大家熟悉的大正百保能中含的乙醯胺酚也只有300毫克,也是建議一天三次,最高900毫克。台灣GSK普拿疼一顆是500毫克,仿單建議用法是:
每次1~2錠,初次應使用最小建議劑量,再視症狀增減用量。
發燒或疼痛時服用,若症狀持續,則每4~6小時可重複服用,
成人及12 歲以上:兩次間隔請勿短於4小時,每24小時內不可超過4次。
請勿超過建議劑量(4000毫克;8錠)。
台灣單次建議最高可到1克,一天最高劑量可到4克。日本這樣的建議單次僅300毫克,一天900毫克,用量其實很低,所以解熱鎮痛的效果可能就更有限了! ... See MoreSee Less
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