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

我是病人,如何透過「這個方法」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

文章摘要

「為什麼當代社會的醫療技術多元、醫療資訊的取得也非常容易,但從臨床經驗上,病人卻不見得更容易滿意治療結果?」

如果站在病人的角度,其實不難想像,面對眼花撩亂的訊息,病人很容易產生「不知道該相信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甚至不確定自己到底要什麼,導致即使採取了醫生給予的建議,最終也無法滿意治療結果」的狀況。

此外,因為資訊不對等,加上社會對醫生有權威的期待,醫生與病人的溝通通常是單向的,醫師推薦什麼治療方針,病人要不就接受,要不就換主治醫師,因此,需要一套良好的溝通原則與技術,減少病人與醫師之間的不對等。

因為沒有一個療法是完美的,必須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狀況」、「自己有什麼選擇」,也讓醫生知道病人的「需求」、「價值觀」,以及「期望達到的結果」,協助雙方共同設定目標,鼓勵病患使用自主權,決定自己偏好的療法,一起達到讓病人與家屬坦然接受的滿意結果。


什麼是醫病共享決策(SDM)?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就是一個讓病人與醫師可以藉以提升溝通效率,互相合作產生滿意治療結果的概念。

透過實踐這個概念,病人充分理解自己的狀況、自己有哪些選擇,以及不同選擇對於日常生活動、工作、運動、睡眠等不同身心層面會造成的具體影響。醫師也因為瞭解了病人的價值觀與需求,能夠正確提供建議,協助病人做出最符合自身期望的選擇,去提高滿意度與接受度。

在執行面上,會透過「醫病共享輔助工具」例如:各種圖形化、互動化、問答式的文宣、影片、app等,協助病人了解疾病、臨床進程、治療選擇的意義,及提出自己在意的考量及期待。

醫病共享決策(SDM)的實際應用範例:聯新國際醫院 肝癌治療圖文說明
醫病共享決策(SDM)小知識
起源「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 這個名詞最早是1982年美國以病人為中心照護的共同福祉計畫上,為促進醫病相互尊重與溝通而提出。
定義在1997年由Charles提出操作型定義,至少要有醫師和病人雙方共同參與,醫師提出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病人則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彼此交換資訊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
資料來源:
1. 〈衛生福利部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
2. 〈衛生福利部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我是病人,我了解醫病共享決策(SDM)了,但我實際上要做什麼?

步驟病人要做的事
1提供完整的資訊,讓醫師準確判斷病情。
2請醫師具體說明不同治療選項的花費、治療時間、治療方式、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3仔細思考哪些是自己的經濟與身心都能負擔的治療選項。
4並告知醫師自己的身心需求,協助醫師給予建議。
5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

從醫師的角度,會怎麼執行醫病共享決策(SDM)?

步驟醫師會做的事
1向病人說明疾病、處置方案和可能有的選擇。
2提供所有治療方案的比較資訊,包含費用高低、治療方式、是否住院開刀,後續復健方式等,提供病人與家屬參考。
3了解病人的價值觀、對治療方案的偏好。
4分析治療方案的優缺點,以及具體來說會造成的影響。
5支持病人進行醫療決策。

什麼狀況特別需要醫病共享決策(SDM)?對病人有什麼好處?

  • 狀況一:小病小痛、症狀單純、療法單純,選項明確。
    醫病共享決策(SDM)幫助較不顯著。
  • 狀況二:重大疾病或長期困擾的慢性病
    醫病共享決策(SDM)會產生顯著的幫助。病人很可能遇到無論採取任何治療,都「不可能100%恢復正常狀態」且「不可能完全沒有後遺症」,或是「治療過程中不造成任何生活不便」的處境,在沒有完美選項的情況下,醫病共享決策(SDM)就非常重要。

長期疼痛的醫病共享輔助工具,也可以是圖文詳解症狀與治療方式的專文,例子可參考:
一、 疼痛專科醫師黃鈺涵 的專文《BYEBYE五十肩!「神經阻斷術 + 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療法」免住院開刀,有效減緩疼痛!》

二、我的專文《揪出體內小霧妖!「微細血管栓塞術(骨骼肌肉栓塞)」有效治療異常血管增生導致的「慢性關節痛」》


當我充分運醫病共享決策(SDM)與醫師和醫院配合,能為我帶來哪些額外益處?

醫師方在了解病人的真正需求之後,可以將檢查與治療按照副作用嚴重度,侵入程度高低,費用多寡推薦相對應的選擇。

一來可以避免推薦不適合病患的治療,也避免病患勉強接受醫師的建議之後,卻因為跟預期差太多,或是因為費用過高造成心理上的負擔,最終轉為對醫師的抱怨或是不信任。
醫院方對於每間醫院來說都有不同的重點經營項目,可能對某項疾病可做到100分,但是因為其餘能量不足,某些疾病只能做到80分。

如果病患知道自己的疾病在某個關鍵時刻可能需要轉到更大型的醫療院所,可以提早請醫院安排轉診,避免因為在不同醫療院所之間等待延誤病情,讓無法接受治療的病人卡在病房,同時造成病患以及醫院的困擾。

我只想全部交給醫師,不願意參與醫病共享決策(SDM)的過程,會造成什麼結果?

當病人不願配合共同決策的過程,不完整理解治療選項的影響,也不讓醫生了解需求,將希望完全交由沒有充分得到資訊的醫師,對醫師而言是很為難的,這樣的情境往往導致病人對醫師或是對治療效果有錯誤的期待,最終產生了醫病關係的破裂。


藉由衛福部的推廣,近年來各家醫院紛紛努力製作「讓病患更了解自己疾病與治療方式的SDM圖文說明」,期望透過這些努力,能病人更能得到理想的治療結果,也減少醫病衝突發生的可能。

對於「醫病共享決策(SDM)」感興趣、有疑問的朋友歡迎來信,或到我的臉書粉絲團Dr. PS LU一起討論,如有建議也請不吝給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