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院制度涉及跨院、跨科錯綜復雜的溝通,在具有高度時間急迫性的轉院狀況中,一旦溝通失誤,非常容易造成醫療風險。若以「資訊流管理」的概念來重新思考轉院制度,則可以有效降低溝通成本,以及失誤發生率。
- 轉院制度怎麼來的?
- 與時間賽跑的手術:腦中風!
- 「轉院」其實是一個複雜的「資訊流管理問題」
- 現有「轉院制度」的問題
- 跨院、跨部、跨科溝通上的「資訊流管理」,政府機關其實很有一套
- 「國會聯絡人」制度如何運作?
- 醫院如何借鏡「國會聯絡人」制度
- 首創 “綠色通道” 制度:聯新國際醫院在「中風治療」與「轉院機制」上持續精進
轉院制度怎麼來的?
為了讓醫療資源能更有效的運用,台灣從2017年開始推行醫療分級制度,目前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根據患者不同的需求,透過各級醫療院所的分工合作,轉院是很常見的機制。而當轉院有手術時間限制時,醫院與醫院之間的溝通協調需要更加精準、快速,不能出錯! 舉個 “轉院有手術時間限制” 的常見例子,就是長年位居我們國人前五大死因的「腦中風」。
與時間賽跑的手術:腦中風!
當腦中風患者被送往醫院後,急診醫師將會進行一系列的檢查評估,評估後若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則會經由腦中風醫療人員判斷患者適用何種方式治療。目前治療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症狀發生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另一種則是在8小時內進行動脈內取栓術。
如果評估患者較適用於動脈內取栓,而醫院沒有取栓的能力,就會啟動轉院機制到具備取栓能力的醫院進行治療,越短時間將血管打通,預期復原的效果會越好。反之,時間拖得越長,治療風險將會越高!
「轉院」其實是一個複雜的「資訊流管理問題」
醫院與醫院之間進行轉院的流程,目前有許多資訊傳達的問題,原因是溝通流程過於複雜,請見以下示意圖:

醫院與醫院之間的聯絡管道,通常是由醫院內個別部門的醫師們,互相建立聯絡群組,當有需要轉院的病例,由值班醫師透過聯絡群組詢問是否可以轉院,並提供轉院相關資訊,包含病人去識別化的個人資訊,以及已經接受過的檢查報告等。
現有「轉院制度」的問題
像是中風動脈內取栓這類的手術,由於需要跨科部合作,資訊很常因為管理不當而無法完整傳達,造成治療時間延誤,風險增加。以下面的情境為例:
- 對方醫院轉院時沒有通知到轉院時間,可能導致病患到達醫院時,還沒完成接收病人的準備。
- 轉院時未告知已做過甚麼檢查,可能導致病人重複做相同的檢查。
- 醫師收到訊息後,未能及時更新病人資訊給急診部門,可能導致急診部門不知道轉院病人到達的狀況。
以上狀況,都是資訊無法精準、及時傳達,而可能導致的問題。
跨院、跨部、跨科溝通上的「資訊流管理」,政府機關其實很有一套
政府機關和醫院一樣,都是組織分層嚴密,需要大量做跨院、跨部、跨科,做大量縱向與橫向聯繫的組織,其繁雜程度更遠勝醫院。 以立法院和行政院的聯繫為例,立法委員們為了質詢需要,經常要跟行政院各部要資料,或是協調法案。一邊是113位立法委員的辦公室團隊,另一邊是行政院五院各級單位,上百個單位、上千位成員,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會形成無比龐雜繁複的資訊流,嚴重降低行政運作的速度。 於是,有了「國會聯絡人」制度的形成,來解決這種複雜「資訊流管理」問題。
「國會聯絡人」制度如何運作?
為了改善聯繫上的龐大溝通成本,行政院成立所謂國會聯絡人的聯絡機制。每個部門底下都有專責的國會聯絡人小組,小組內每個聯絡人各自負責對應的立委辦公室,進行專人窗口式的溝通協調,當立委需要與行政院部門協調合作時,就可以透過單一窗口的國會聯絡人聯繫,由國會聯絡人進行內部傳達,並且統整內部資訊,在統一回傳給立委辦公室。 而國會聯絡人因為了解本部門的運作狀況,也能及時、精準的將資訊傳達給本部門的同仁,減少許多橫向縱向的聯絡成本。 簡單來說,必須由最「最了解狀況的決策單位」作為溝通樞紐,而且還要有「專責的溝通窗口」。
醫院如何借鏡「國會聯絡人」制度
對於如何優化醫院的中風轉院制度,由自身到醫院組織,我們可以從「個人思維」、「醫院內部制度」、「跨醫院交流」這些面向去思考優化這些流程。
- 培訓專案管理思維:如何精準管理病人資訊,需要擁有專案管理的思維,可以邀請業界培訓講師到醫院內訓,建立管理思維。
- 建立院級、科級聯絡人小組:借鏡政府的聯絡人制度,搭配上一點提到的管理思維,將當值的醫生定位成聯絡人的角色,成為對外及對內最佳的溝通管道。
- 建立跨醫院合作制度:藉由定期的會議,建立各醫院相關部門跨平台溝通管道,讓相關人員有機會一同研討轉院制度,如何讓轉院溝通更順暢。
首創 “綠色通道” 制度:聯新國際醫院在「中風治療」與「轉院機制」上持續精進

聯新醫院在2011年擴大編制成立「中風醫療中心」,並且通過衛生福利部「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级評定」,具備「重度級」急性腦中風病人照護品質,成為桃竹苗地區轉院進行中風動脈內取栓治療的首選。 在接收中風病人轉院上,聯新醫院率先建立「綠色通道」,由神經醫學中心作為轉院溝通的樞紐,並且有專責的醫師群組負責協調,整合了影像醫學科,神經內外科、急診部、麻醉部、與護理部,進行跨部合作,讓病人得到最快速完整的治療照護。